首页 > 时尚科普 >
时尚科普
初级期人的主体性三个阶段

  (一)自在的主体性阶段(相当于刚刚诞生阶段)

  这个阶段是潜在的,尚未发展、尚未展开的主体性。它是由现实的物的主体性向现实的人的主体性转变的起点,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向人的社会属性转化的开端。

  人刚刚诞生,虽然没有任何现实的主体性可言,但是进化而来的人,他的主体性作为“最初的有,是自在地被规定的”。所谓“自在”按列宁的解释是“‘自在’=潜在,尚未发展,尚未展开”。俗话说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,正是对这种“最初的有,是自在地被规定的”的生动表述。同样,人和其他动物在刚刚出生的时候,主体性的区别似乎看不到,但是由于“最初的有,是自在地被规定的”,人终将发展为有主体性的人,而动物最终只能发展为普通的动物。

  (二)自然的主体性阶段(相当于婴儿阶段)

  这个阶段是由潜在的主体性进入现实化的主体性。孩子最先遇到的并不是是的社会联系,更多的仍是血缘的、自然的联系。婴儿是在一定的自然联系中成为某种主体的。

  一方面,从主要特征看,这时的人主要是自然人,而不是社会人;皮亚杰的分析是:婴儿处在感知一运动阶段,他用眼、耳、手直接捕捉身体感觉到的东西。他的认识和实践只能够达到外部实在层。而且是根据生理需要和情绪进行选择。

  而另一方面,在这种自然人身上,社会因素日渐增强。婴儿在和别人的交往中通过感知动作建立一定的因果联系。这时处在感知动作思维阶段,他的意识是以思维为中心在发展。

  (三)自知的主体性阶段(相当于幼儿阶段)

  能认识到自身作为主体同客体有区别,是对自然的主体性的扬弃,是由从外部(物质、身体层面)获得的主体性向从自身(自己的动机和行动)中发掘的主体性转化的开始。

  意识是以思维为中心的。幼儿的思维是“动作的内化和语言相结合产生思维”。可以根据这个幼儿阶段“思维离不开实物和实物表象”的特点,分析他的主体性展现出来有哪些不成熟的特点。

版权所有:无锡虹桥医院

服务热线:4008780361

医院地址:无锡市长江北路